发布时间:2021-05-07 11:09 作者:
高端座谈“新文科建设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5月6日下午,新闻学院在301会议室举行“新文科建设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高端座谈。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勇,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陈建云,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郑亚楠,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等出席座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主持会议。

2021-05-06-6728 2

(凌晓明主持)

高晓虹教授说,目前教育部在抓紧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一个重要抓手是大讲堂。新闻传播学科开展“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旨在汇聚优质教学资源,分享给各个新闻传播院校。高教授分享了两年来负责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选题、策划、开展工作的经验。她说,“新文科的责任是从整体上提升中国教育的水平。”关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高教授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师生在融媒体方面的创新实践,指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凭借自己的作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行业需要。高教授播放了相关作品,以生动、形象的学生作品展现人才培养成果。她认为,让学生的作品成为行业的产品,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专业水平的提升,而且是思想水平和家国情怀的提升。

2021-05-06-6727 2

(高晓虹发言)

周勇教授以“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为题做分享。他认为好的人才培养需要学科建设支撑,并用三个“特”来总结中国特色新闻学体系构建的历史源流,即:时代之“特”——现代新闻业的工业化特征,文化之“特”——中国现代新闻业的西学东渐,功能之“特”——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特色。基于这些逻辑,为回应新闻事业发展的时代之问,应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建设。为此,周勇教授强调夯实、再造学科的主体性,处理好学科内部关系、与他学科的关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三对关系,解决学科新的知识地图和问题导向等根本性问题。周勇教授还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2021-05-06-6724 2

(周勇发言) 

陈建云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举措与计划。举措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思政,铸魂育人,分批次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使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育人相融合;二特色项目,实践育人,从2016年以来举办“记录中国”特色实践项目;三是社会资源,协同育人,依托“部校共建”机制,开展联合授课,开设系列前沿讲座。目前,正在计划实施“2+X”本科培养方案,根据“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发展”原则构筑厚基础、高质量的多元育人体系,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2021-05-06-6722 2

(陈建云发言)

郑亚楠教授围绕“用科学的改革观指导新文科建设”分享了浙江传媒学院的发展路径。她提出,新文科建设承担着回应时代挑战、重构教育思想、确立新定位、培养全媒体卓越新闻人才的历史使命,是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通过简要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的媒体结构、企业用人需求,她提出新闻传播类专业新文科建设的方向——技术渗透、学科交叉,并根据时代的命题,给出战略层面的转型和任务、实践层面的目标和措施。

2021-05-06-6718 2

(郑亚楠发言)

2021-05-06-6725 2

(会议现场)

董天策教授以“感动”“感谢”做了简要总结,对各位专家提供的具有引领性、方向性、标杆性的指导表示感谢,并从办学历程、学科成长、学科专业现状、学科特色与相对优势、师资队伍、专业建设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历程与成效,以及当前开展新文科建设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2021-05-06-6711 2

(董天策做总结)

本次高端座谈是重庆大学“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项目“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水平提升计划”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是高端座谈第2期。

2021-05-06-6706 2

(部分与会专家学者于新闻学院楼前合影)

图片/文字:徐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