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郑静老师影视剧本《重庆风云》,获2017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作扶持重点项目“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立项,该工程是中国文联面向全国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文艺工作者公开征集,涵盖音乐、舞蹈、美术、曲艺、书法、摄影等11个文学艺术门类进行通审,分别为“中国精神·中国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和青年文艺创作项目三个系列。由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文联和中国石油文联等行业文协等几十家团体会员单位先期进行广泛的征集和评审,择优推荐给中国文联单位经(推荐报送的项目原则上不超过2个),中国文联再度进行评审筛选。
2017年“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入选立项的的27个项目中,12项为国家级文联协会推荐作品,15项为省文联推荐作品。“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要求主创者年龄不超过55周岁,且在文学艺术领域具有一定的造诣,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和详实的创作计划,郑静老师能获此项目立项,体现了重庆大学影视专业教师在专业领域的创作活力和业务实作能力。
中国文联2017年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一览表(“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
立项公示网址http://www.cflac.org.cn/xw/gy/201706/t20170609_366726.html
为了进一步推进该项目的创作进程,提升剧本作品质量,2017年11月,重庆市文联、重庆市评论家协会在重庆市文联会议室组织召开了《重庆风云》作品大纲专家研讨会。
重庆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矿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重庆风云》能够在中国文联立项,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是重庆文艺创作工作者的荣誉,这是一部主旋律作品,剧本所描述的是抗战时期我国民营企业为抗战所做出的奋斗与牺牲,从实业救国、经济抗战的角度写出重庆大后方时期的鲜活历史,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也是一段值得讲述、也应该讲述的历史。
在四个小时的研讨过程中,十余位来自抗战史学、文学、影视、评论界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针对《重庆风云》题材和创作大纲和故事梗概,从历史背景、故事构架、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观众需求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
2017年12月,渝中区区委宣传部在渝中区区委大楼组织召开剧本《重庆风云》第二次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有重庆市文联副主席杨矿、重庆市文化委副主任朱茂、重庆市渝中区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学荣、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虞吉教授等。
剧本主创郑静从故事选材、人物关系、故事梗概、故事特色以及创作历程和预估周期几个方面对剧本做了整体介绍,“这个故事融合政治、智斗、阴谋、情爱等多个看点,反映了大历史背景下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和命运,是一台实业救国展现家国情怀的大戏,一曲个人命运情感辗转流离的长歌。”专家们赞誉这部作品聚焦中国梦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重庆市文化委副主任朱茂提出“这是以重庆命名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彰显出了重庆特色,体现出‘实业救国’的价值观……”,他认为在当今虚拟经济盛行的时代,宣传实业的作品非常重要,能够给沉浸于虚拟交易的人们一剂强有力的镇静剂,让他们重新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重庆市渝中区宣传部副部长蒋学荣认为文化创作对于一个城市的宣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剧本《重庆风云》积极响应了习总书记十九大精神,其中极具地域特色的陪都文化对于讲好重庆故事、弘扬重庆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各位专家对剧本《重庆风云》的题材和创意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方面经济战线的抗战题材是现有影视市场的一块空缺,该剧本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契合了“中国精神·中国梦”的主旋律。中国文联“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针对重点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关注现实题材和原创题材,电视连续剧《重庆风云》是符合立项标准、契合时代精神的一部主旋律作品。
为精心打造主旋律作品,弘扬时代核心价值观,传播好声音、正能量,主创郑静在剧本创作中围绕题材进行了深入采风和调研,在图书馆、档案馆和学术网站查阅相关资料400多万字,创作中始终遵循现实主义传统,塑造自立自强、实业救国的民营企业家的形象,充分体现重庆的抗战文化,完成了7万多字的剧情大纲,近40万字的剧本,并进行过多次剧作研讨会,成功举行了两次大型专家研讨会,均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从目前反馈情况来看,社会各界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认为作品有格局、有情怀,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均取向正确。
主创者郑静表示,“通过这两次专家研讨会,我们获益颇多,一定积极汲取各位专家的智慧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剧本,提升剧本质量。竭力创作、打造一部具有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观赏性、可视性强均较强的的作品,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会在作品中秉承和体现”。
该项目是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为国家全额财政拨款。中国文联在创作过程中会协调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为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采风创作提供便利条件,动态关注项目进展,协调安排艺术家、专家对扶持项目进行中期指导,对达到预期要求的优秀作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成果展览展示、排演出版和宣传推介,利用中国文联及全国文艺家协会所属报刊、网站进行宣传报道,协调中央及地方媒体持续保持对中国文联主题文艺创作工程项目的关注和宣传。